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新聲)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新聲)

金元冬 2024-10-13 技术服务 7 次浏览 0个评论

  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習近平

  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從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新型工業化到發展數字經濟,代表委員紛紛談體會、提建議,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必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發揮創新主導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多位代表委員談到,要抓好科技創新這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扎扎實實推進工作。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必須開展更多創新性研究,突破關鍵性技術難點,解決‘卡脖子’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劉飛香說,近年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針對重載大型軸承、控制系統、減速機、液壓泵馬達等盾構機關鍵零部件開展自主攻關,實現了關鍵零部件完全自主可控,“我們把做強高端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通過攻克‘卡脖子’技術,讓產業短板不短﹔持續探索攻關智能化技術,通過‘數智’賦能,讓產業長板更長,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職業教育與產業的聯系極為緊密,科技型企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迫切,職業院校在這方面的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張運凱建議,應注重創新成果應用轉化,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提升“企業命題、校企共答”的能力,培養出更多產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關注如何用司法之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護航。“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應當牢牢把握‘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深刻邏輯,用足用好懲罰性賠償制度,全面釋放司法保護對創新創造的激勵推動效能。”鞏富文建議,進一步完善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聚焦前沿,切實加強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全力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意義重大,隻有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才能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佛山市政協副主席唐冬生長期關注產業發展,他在調研時發現,支持技術改造等政策效果明顯,但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高端芯片、精密裝備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他建議,各地立足本地產業的發展方向,打造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重點扶持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節點,讓發展成效更明顯。

  “新質生產力對高質量發展有著強勁的推動力、支撐力。”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六局集團豐橋公司石家庄項目部副經理王足剛認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智能建造為抓手,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建筑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實踐表明,在智能建造驅動下,我們能有力解決建筑行業發展面臨的綠色環保、質量安全等問題。建議加大自動化設備、智能化先進技術推廣使用力度,助推行業改造提升,邁向高質量發展。”王足剛說。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安徽省委會主委李霞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應把握“因地制宜”這個關鍵詞,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選擇具體路徑,避免一刀切、“一窩蜂”﹔抓好智能化、綠色化,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為動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組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促進“數”“實”深度融合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

  “我深切體會到,人工智能、先進計算、元宇宙等構成的數智技術體系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說,截至2023年底,中國累計發布200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00億元。建議強化數智技術攻關,牽住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牛鼻子”,加強顛覆性技術研究﹔充分發揮算力、算法、算據、算網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普惠性作用,大力開展節能降耗的算力基礎設施關鍵技術研發,高標准構建數據要素交易前沿技術生態群。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說,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既要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形成合力推動未來產業發展,也要精准施策,推動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以此賦能經濟發展。貴州將立足本省資源稟賦,抓住算力、賦能、產業三個關鍵詞,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重點實施算力基礎設施提升、數字融合賦能、大模型創新應用、數字產業集聚、未來新賽道產業培育等“五項工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算力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建議,解決算力雖多但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充分利用好算力資源。從強化頂層設計、加快標准建設、攻關核心技術、構建算力市場和推動算力服務等方面入手,研究制定算力互聯互通指導意見和實施指南,推進試點示范,加快形成全國算力“一張網”,構建算力統一大市場。

  “自動駕駛作為人工智能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其發展應用必將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趙祥模在調研中發現,自動駕駛的大規模應用還面臨標准體系不統一、法律法規不健全、倫理規則不明確等一系列現實難題。建議多部委協同,通過完善立法和制定規范統一的標准來破題。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东菲塔赫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新聲)》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