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非遗像鱼儿一样做活,才能传承下去” ——记国家级非遗兰州太平鼓传承人缪正发

“把非遗像鱼儿一样做活,才能传承下去” ——记国家级非遗兰州太平鼓传承人缪正发

葛亦 2024-10-09 产品中心 15 次浏览 0个评论

  中国甘肃网7月4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 (见习记者 毛婧雯)他叫缪正发,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村人。52岁之前,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醉心于参加社火表演、张罗太平鼓演出。2008年,已是知天命年龄的他被任命为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太平鼓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一纸庄严的任命让他觉得自己半生的热爱和付出都得到了认可,甚至他的人生也以此为拐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年初,缪正发被任命为苦水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专门负责镇上各项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组织表演、交流创新。在他的简历上,数年来又添上了省市非遗保护协会理事、国务院文化部艺术专家人才库推荐人才、副高职称等亮点。

  10年的综合文化站站长工作经历,缪正发处事带着政府工作人员的严谨和乡间艺人的敏慧通达,还有农民的质朴和诚恳。采访的时候,他健谈、反应快,语速也快。综合文化站设在镇政府办公楼的旁边,从镇党委书记到企业老板、田间地头的老乡,缪正发都很熟络,这种性格特质也决定了他能把所有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整理、保护、传承濒临消失的本土民俗文化,使其重新焕发出光彩。

  乡间表演的热心人

  30年前,在苦水镇,很少有人不知道缪正发的名字。每逢闹社火、耍龙灯、吼秦腔的日子,村民们在场子里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组织太平鼓队,缪正发放弃了许多致富的项目和机会,一门心思放在农村文化活动上。没有经费,他就想方设法自己筹措,自己贴钱购置了86套太平鼓服装、14套龙灯表演服装、还制作了两条龙灯、20只鼓。打太平鼓的都是小伙子,每当组织表演的时候,不是本人不愿意去,就是家里人嫌报酬低不让去。缪正发就千方百计劝说,一次不行去两次,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就这样,永登太平鼓队组织了大量的演出活动,进城入乡,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1991年,在中国山西国际锣鼓节暨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缪正发组织的红玫瑰太平鼓队在同国内20支锣鼓队的比赛中夺得金奖。

  近30年间,永登太平鼓队先后百余次到兰州、北京等地表演,十几次获国内外大奖。

  他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秦腔表演团,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让乡亲们过把戏瘾,有时还亲自上台吼上几嗓子。因此,在苦水镇的十里八村没有谁不知道缪正发,他也因热心群众文化、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而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并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

  民俗文化的挖掘者

  2005年,兰州市文化局组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缪正发作为永登红玫瑰社火会会长、兰州太平鼓队的负责人,积极地协助文化局工作人员收集资料完成申报工作。在当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一个于大众而言非常陌生的东西,关于乡间民俗文化的文字和影视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缪正发回忆说,为了顺利收集到各项申报项目需要的影视资料,他带着自家地里种出来的苦水玫瑰和拾回来卖钱的发菜,利用自己数年来积累的人脉,到处求助,从电视台的片库里找带子。能用的影视资料非常之少,缪正发从细碎的片子里找到了十几段几十秒到一分钟不等的片段,再找人编辑处理好了8分钟素材,用作申报材料。没有文字资料,缪正发自己采写,找人润色,没有图片资料,他就自己出钱找人来拍摄。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报审,当年,兰州太平鼓和苦水高高跷两项苦水当地民俗文化被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缪正发也因为多年来对兰州太平鼓的贡献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登太平鼓的典型性传承人。

  此后两年,缪正发又带领苦水镇民间艺人挖掘整理了苦水下二调、苦水老调。挖掘整理苦水老调的时候,缪正发带领着几位当地退休老师,挨家挨户到苦水当地民间艺人家中进行采访和记录,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苦水老调,如《下四川》《转灯》《三姐妹上香》《绣荷包》《十道河》等。

  经过几年的深入挖掘和整理,苦水下二调、铁芯子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月二龙抬头社火、木偶戏、玫瑰栽培技艺、苦水老调、苦水李佛传奇故事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苦水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精彩纷呈的非物质物化遗产给苦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魅力,和此地馨香了200年的玫瑰一起,成为这个地方独有的名片。

  让非遗活起来

  缪正发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像鱼儿一样活起来,有人做才能传下去”。每年,缪正发最忙的日子是二月二前后和五月初。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永登县苦水街村3里长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家翘首盼望苦水当地久负盛名的“龙抬头社火”“今年农历二月二到二月初五,苦水镇至少接待了6万人次外地游客。”说起这些,缪正发脸上有掩不住的骄傲,当地旅游业的兴旺,不光激活了非遗项目的发展,也切切实实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6万人每人在苦水花上100元,我们苦水人这三天的收入就是600万人民币。”

  5月初,苦水举办第十届“中国玫瑰之乡·兰州玫瑰节”开幕式。玫瑰节为期5个多月,为配合玫瑰节,苦水每个月都会举办非遗项目展演。台前幕后,缪正发忙碌而喜悦,他为社火、秦腔、太平鼓这些事情忙了大半辈子,从前别人都觉得他不务正业,而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苦水仅次于玫瑰的第二大城市名片,他也真正觉得自己大半辈子的爱好和坚持意义非凡。

  缪正发说,这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依靠人们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资源正在急遽流逝。他自己今年也62岁了,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采访的最后,他扳起手指,认真地算起来,苦水现在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两项,省级非遗项目两项,市级非遗项目五项,无论是靠不断表演才能做活的兰州太平鼓、苦水高高跷、下二调、铁芯子、木偶戏、龙抬头社火,还是需要去详细记载挖掘的李佛传奇故事、苦水老调及更多的民间技艺、传说、民间文学、信仰习俗等,都需要大量的继承人,要有更多的年轻人真正地热爱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并愿意花心血去学习和钻研,才能真正地流传下去,成为地方精粹。他自己也在加快步伐奔跑,为老艺人们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在年轻一代中培养更多的民俗精粹表演者和继承者,寻求更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途径,他的人生,也和他努力雕琢的非遗项目一起,越来越晶莹闪耀。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东菲塔赫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把非遗像鱼儿一样做活,才能传承下去” ——记国家级非遗兰州太平鼓传承人缪正发》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